纳云堂随笔

未料潺潺诗意掌中流。
@格格要努力寫字寫詩 的随笔自留地。

一似抚无弦琴者——《画禅室随笔》笔记之三

        陶渊明不懂音律,但有一张无弦琴。喝酒每到适意处,便抚琴以寄情。到了董其昌这里呢,他写兰亭时,不对照碑刻,背临求其意。便如陶渊明抚无弦琴。求其神而非形。
       这个比喻非常美妙,抚琴意不在琴,而在想象中琴的音韵,写兰亭意不在兰亭字形,而在兰亭风神。当然,董学碑刻兰亭不求其形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碑刻比之原帖往往丢失细节和笔法。
       这是董学王羲之。后人如何学董呢?
       老董的字自然天成萧散淡雅,字里行间多有禅意。所以破方为圆削繁为简,不屑于斤斤计较于点划。所以后人临摹时用笔也颇为随意,古法和禅意皆不复。殊不知老董的禅意是不必计较,却不是做不到。*
       所以无弦琴应该怎么抚,还是很有讲究的。




原文:“余书《兰亭》,皆以意背临,未尝对古刻,一似抚无弦琴者。”
标星段借鉴了微博@ imoldcat 的说法。感谢。

评论

热度(42)